2009年,中国篆刻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深刻而博大的历史意义也逐渐被挖掘;但是作为中国人民的我们却并没有高度重视这一艺术瑰宝。所以,笔者今天详细的将中国篆刻介绍给广大读者,希望可以引起各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近绵薄之力。谢谢各位!
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古代印章一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型,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所熟知的“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春秋战国至秦以前,中国篆刻艺术迎来第一个高度发展的阶段,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是根据时代来划分的。
★唐宋元时期,由于楷书取代了篆书,且官印和私印彻底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即“颓靡时期”。
★明清以来,篆刻艺术迎来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
篆刻字体发展
鸟虫篆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上,到了汉代被列为“汉六书之一”。鸟虫篆是依据篆书的字形,将笔画屈曲盘桓,处理成鸟、虫、鱼等形状,用于印章别具一格。(仅限于私印)
秦篆(又称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字”的产物。正方印中四字多加田字格框栏,长方印多加日字格框栏(又称为“半通印”)。
摹印篆:汉代隶书兴起,更有利于印章的文字布局,形成“曲者以直,斜者以正,圆者以方,参差者以匀整,其文篆而非隶,其体则隶而非篆,其笔画则隶篆相融,浑穆端凝”的摹印篆字体。
缪篆:是出现在汉代私印中的一种文字。其笔画如丝之缠绵、屈曲;其字形不同于摹印篆,而同鸟虫篆类似,但却没有鸟头虫鱼的形状,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字体。
明清流派篆刻
明清时期篆刻艺术,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特点,代表艺术家有邓石如、吴熙载(丹青不知老将至)和蒋仁,下面请大家欣赏相关作品。
现代篆刻
用于重大活动的徽章
用于企业、学校的代表徽章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篆刻与平民百姓的生活并不是很贴近,所以中国篆刻的推广一直是一个难题。但是如果就可以创造出一种方式,是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到中国篆刻的魅力,并且能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篆刻作品,中国篆刻艺术可能就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
下面是小编的设想:
※推出文化纪念品。相关景点及博物馆在相关的展厅可以推出篆刻文化纪念册、篆刻作品集锦册、印章出售等活动,使游客不仅能够在景点及博物馆感受到中国篆刻的魅力,而且能够将自己的回忆带回家中,进而影响身边的人,产生连锁效应,更有利于中国篆刻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亲身体验篆刻的乐趣。相关景点及博物馆可以专门设立“中国篆刻体验区”,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可以让游客进行篆刻艺术的学习与体验(初学者可以先进行橡皮章的篆刻,既节省成本又安全),使游客对中国篆刻更加有兴趣。
※留下“我来过”的痕迹。相关景点及博物馆可以推出“游客纪念册”,将游客所创作出的篆刻作品进行收录与整理,并请游客签名;并且规定固定的时间进行“回顾活动”,将纪念册进行展出,当天可以适当结合门票打折或赠送纪念品的活动,以赢得好口碑和吸引回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