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作品 | 篆刻知识 | 加入收藏 篆刻字体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刻字体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刻字体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刻网 > 篆刻知识 >

初学篆刻,要认真读读《三十五举》

时间:2023-08-08 22:08:08 编辑:篆刻君 来源:篆刻网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展篆刻教育的人是元末的吾丘衍(1272-1311),吾丘衍是浙江龙游人,后来流落钱塘,以教书为生,他是残疾人(眇一目,跛一足)。

(吾衍,吾丘衍)

或许正因为他是残疾人,所以他把精力全部用到了做学问和艺术研究方面,他一生嗜古,学问渊博,通经史,谙音律,工篆隶。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全面系统整理篆刻知识的篆刻理论家。

(右下角拄拐者就是吾丘衍)

吴丘衍最大的好处,在于他愿意将自己所学所知分享出来,传承下去。他20多岁时就在杭州生花坊开馆授徒,学生最多的时候达到数十人(那是最早的篆刻学习班),授课的内容除了篆书、篆刻之外,还包括经史、音律等,篆刻相关的,当然包括写篆字、篆印稿等内容。

既然要教学,就需要教材,他是第一人,前无古人,要教材就得自己编,这就有了史上第一本篆刻教材——《三十五举》,也正因为这是第一本系统的篆刻教材,后世的所有篆刻大家,一路传承下来,后世所谓的正统篆刻路子,实际上都受到《三十五举》的系统影响(虽然《三十五举》所列内容并不绝对正确,艺术并不是自然科学),那么,对于篆刻初学者来说,追本溯源,认真学习《三十五举》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或者说,学好了《三十五举》,一个初学者才能真正走上篆刻“正道”。

《三十五举》的“举”,就是“提出”,就是举例说明,你看,后世有个成语,叫“多此一举”。用的意义相同。

(《三十五举》书影)

三十五举,前十七举(上半部)讲如何写篆书,我们预备放在书法部分说。十八举后(下半部)系统说篆刻,从今天开始,我们一段一段来说说下半部:

今天说十八举:

十八举:汉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篆法与隶相通,后人不识古印,妄意盘屈,且以为法,大可笑也。多见故家藏得汉印,字皆方正,近乎隶书,此即摹印篆也。王俅《啸堂集古录》所载古印,正与相合。凡屈曲盘回,唐篆始如此,今碑刻有颜鲁公官诰尚书省印,可考其说。

《三十五举》这一举说的是字法(或者说篆法),这是篆刻最基层问题。显然,吾丘衍这里说得不准确,因为我们知道,汉印所使用的篆书,并非是秦印里的摹印篆,而是缪篆。

(汉印里的篆书,中勳私印)

(中勳私印,方方正正的缪篆)

缪篆的每个字都方方正正,这一类印,占汉白文印的绝大多数。

但秦印的字形并不方正,如图:

(秦印:昌成里印)

(秦印里的篆书:竖长方形)

显然,缪篆和摹印篆二者是有差别的:摹印篆是竖长方形的,而缪篆基本字形正方。

再举更多的例子:如秦印里的文字,字形竖长方形:

(秦印里的篆书:上林郎池、修武库印)

瘦长的小篆字形特征,在秦印摹印篆里仍有若隐若现的保留。

到了汉印,才真正发展成为“字皆方正,近乎隶书”的缪篆,字形方方正正,如图:

(汉印里的篆书:武陵尉印、淮阳王玺)

接着,吾丘衍又说:后人不识古印,妄意盘屈,且以为法,大可笑也。这是吾丘衍对唐宋叠印审美的全盘否定。因为唐以后,随着造纸术的成熟,印章多使用朱文,而为了使印面上的空间更富有装饰性,人们多将文字的线条盘屈起来,占满印面,如图:

(唐印:中书省之印)

(宋印:御府图书)

(明代:皇贵妃图书)

在唐、宋、明印里,篆书用字是盘曲的、排叠的;印面空间的处理,也以填满为主。吾丘衍所的“凡屈曲盘回,唐篆始如此,今碑刻有颜鲁公官诰尚书省印,可考其说。”即指此类印。

(宋印印面:积善余庆)

初学篆刻,首先解决的就是在刻制汉印白文印式、汉朱文印(初学篆刻,这两种印式,仍然是最主要的两种印式,因为需刻姓名章更多)。初学篆刻选用篆字时,一定不能学唐宋印里的叠篆篆书字形,要认真理解汉印缪篆的“方方正正”,老老实实查缪篆字典。

同时也要认真理解汉印空间处理上的“任疏任密”,最大限度保留汉印的朴拙气息,尽可能地避免线条的装饰性。但在刻朱文印时,却可以思考应用线条排叠的原理。关于唐宋印的好处,浙派大师丁敬曾写诗说:“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关于这一点,以前详细说过。

关于审美,总是多样的,精金美玉和野山荒原两极都是美的,错采镂金和芙蓉出水的两极也都是美的,两极之间又有大量的审美风格。但关于篆法和字法,却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打好字法篆法的基础。我们想,吾丘衍把这一条放在篆刻内容的第一条显然有他的道理。

所以,学篆刻,吾衍的《三十五举》实在值得一说再说……

Copyright:2022-2023 篆刻字体转换器 www.85506.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