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去年11月份建了一个篆刻群,结识了不少篆刻有缘人,也因此在"印宗秦汉“这条路上找到了许多同路人,大家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学汉印,临汉印的学习高潮,每天所论事项,每天的日课作业,也大都以汉印为主,这当然是好事,很多刚刚入门学习篆刻的朋友在汉印里学到了大量的篆刻规矩,但是最近却突然发现,很多群友,在遇到需要创作相应的名章时,刻出来的作品大多呆板而无生气,或者就是汉初的带界格的四字名章,或者就是东汉的满白风格,或者就是晋白文印的典雅,或者是汉将军印的爽利冲刀……但不管以何种样式刻印,总是缺少鲜活的气息,而这种鲜活的气息又恰是篆刻创作的最关键点,于是有印友就来问我,难道我临汉印半年以来,是走错了路?今天就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要分成两句来说,一句是:不入汉印算是不懂篆刻;一句是:不出汉印不懂创作。
(汉印“三封左尉”)
(汉印“骑司马印”)
(汉印“武陵尉印”)
一、不入汉印不懂篆刻
很多初学者,最初没有接触汉印,学印的方法就是遇到一方好看的印,就照模照样的临下来,或者遇到需要创作的时候,就从电脑的篆刻字典时查出来相应的字,按样子反写排到印面上,然后依样施刻就算完成创作。这显然是有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临汉印:
1、临汉印懂字法
大部分情况下,初学篆刻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字法问题,初学者开始学篆刻往往全凭兴趣,不知字法为何物,大部分情况下,是处于依样画葫芦的状况, 不管从何处来的字,只要用得上的字,就拿来放到自家要创作的印面上去,不知缪篆为何物,不知缪篆、小篆与摹印篆的差别和各自的特征,而一旦始临汉印,目力日常所及,每日功课所刻,字法概念上的用字大都是缪篆,缪篆的篆隶方正特征,在日夕揣摸间约略可以掌握,也由此学会了查《汉印分韵》《缪篆分韵》《汉印文字徵》等字典,一些常用字的写法也渐次掌握。初学篆刻者,不过字法关,谈不上篆刻入门,初学者由于临汉印而渐知字法为何事,也由此渐入篆刻大门。
(《汉印文字徵》)
2、临汉印懂篆法
篆法是逐个篆字入印前的美化,汉印由于样本较多,每临一方汉印,都会在临习的过程中了解一些缪篆在适应印面时如何变化,如何增减笔画等,这一点,须要每个初学者做两件事,一是增大临习样本,多写多刻,以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在临写临刻过程中逐字突破,硬性记忆,掌握一个字算一个字,何样的印面空间用何样的篆法,与不一样的字配合时如何调整字的篆法等;初学者因为增大了汉印临写临刻的样本,篆法问题自然而然会得到解决。
(不同字在印面中的篆法选择样本)
3、临汉印懂刀法
汉印产生的历史时间段长久,其间铸印、凿印、碾印、琢印样本均有相应参照物,这对于初学者在临写临刻这些汉印样本中逐一体会,对于冲刀、切刀、中锋刀、侧锋刀、深入的刀法、浅琢的刀法都会逐一接触练习,在创作之时,各种刀法就手而来,遇到各式各样的印面格局都可以以相应的刀法给予处理,可以说,临汉印选对样本,一定的数量临习下来,刀法自然纯熟,刀法在不同的印面格局中所展现出来的刀法语言,这是初学篆刻者刀法方面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冲、切刀法的示意图)
4、临汉印懂章法
章法是钱印印面美学处理的问题,汉印的章法特征是简单的、朴实的,比如任疏任密的章法基本规则,比如注重整体、注重气韵,注重协调平衡的章法原理,初学者在不断的临摹过程中,一遍遍心摹手追,对于疏密、穿插、避让、方圆、呼应、粗细、巧拙、离合、变形等章法原理都约略会有所体会,这也都是一个篆刻初学者必须接触和掌握的内容。
(汉印“皇后之玺”中存在的隐形界格)
5、向汉印学钤盖、残破
汉印流传的时间久远,在印面效果、钤盖样本的不同效果中,初学者可以领会到钤盖用力,残破方位等原理,汉铜印的斑驳残损样本是初学者掌握汉金属印与现今石材刀痕之间关系的“金石气”关联。这也是学篆刻所必知的基础知识。
大略以上五条,由于对汉印的临摹的越加勤奋,接触的汉印样本越多,初学者所掌握的以上相关内容也就越多,临汉印实在是一个初学篆刻的爱好者入门的最佳门径。另外,由于汉印样本相比与明清文人篆刻的特殊性,我们基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不临汉印就不懂篆刻。
(汉印的印面)
(汉印的印面)
二、不出汉印不懂创作
临汉印再多,对字法、篆法、章法、刀法理解再为精熟,运用再为熟练,学篆刻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创作,为了反映篆刻爱好者的情趣、心志、生活感受等。很多初学者,在汉印临习中找到了乐趣,对于字法、篆法、章法、刀法中若有所悟,学印已略有小成,渐渐开始对外接单,免润或者薄润为亲朋好友制印。
(印友创作的汉印印式的作品)
(印友创作的汉印印式的作品)
于是,马上遇到一个大问题,临汉印临得多了,几乎每一笔,每一刀,每一个细节处理,都依从汉印,竟约略在刻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汉印的约束。常听某某印友说,这一字是取自某方汉印,这一刀是学的哪方汉印等等 ,长久以往,似乎不提汉印就不知道如何刻印了。汉印的模铸之力困锁了篆刻学习者的创造力,而创造力恰是篆刻创作最需要的,匠人印胜在工艺,文人印胜在天趣,一个篆刻人,在创作中失去了创造力,也大致就失去了天趣所在,结果出来的作品自然了无生气,所以,临汉印多而不困锁于汉印才是篆刻爱好者的正途,所谓不出汉印不懂篆刻创作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
(【老李刻堂】之152,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