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跟大家分享篆刻知识的原因,集中认识了一大波篆刻爱好者,除了有基础的,除了一些大神之外,还有一大批完全没有任何基础的篆刻爱好者,他们没刻过石头,没接触过毛笔,没接触过刻刀,是真真正正的零基础,但也真的是因为篆刻之美而喜欢上了篆刻,这一篇是写给他们的。
第一步,买材料
废话,当然是买材料了。不然没办法动手啊,可是买材料其实有很多讲究,不然,花冤枉钱不说,关键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效果,这就不好了。因为学篆刻所牵涉的学习用品和创作材料还是比较有专业性的,需要点采购经验,所以,建议买材料时往前翻翻,看看我以前写的买篆刻材料的文章,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买,事半功倍啊。
第二步,打定主意,“书印同参”
啥是"书印同参"呢?简单的说,就是书法与篆刻一起学。往复杂了说还有很多内涵,一大堆道理是为了解决为啥要”书印同参“,以前也讲过很多次了,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能快速入门上手并提高水平。
第三步,基本功
学习的内容:
1、刻刀基本功,刻基本线条,如直线、曲线,刻回字,刻简单的单字印(目的还是练基本线条),刻基础各种类型的粗细不等,角度不同的线条;
(回字的基本线条练习)
(基本线条的方圆转折练习)
2、书法基本功,练习横线、竖线、斜线,曲线,写《说文部首》(建议的临本是王福庵的)。
(王福庵《说文部首》书影)
3、识篆基本功:记住《说文解字》的五百四十个部首。记住部首不但有利于识篆,还有利于在查字典时检字,因为大部分字典,特别是没有音序检字法的字典(大部分篆书字典无音序检字)。
(识篆是基本功)
这一段的学习内容很多初学者容易着急,觉得我是学篆刻呢,你不让我刻印,整天刻这些无意义的内容怎么进步呢?其实不管是任何艺术门类的入门学习,这个阶段必不可少,如学西画的练徒手线,画素描,从某程意义上讲,既要练好自己的肌肉记忆,同时奠定对篆书的基本认知。这个阶段的基本功打得越扎实,对于后来的学习越有利。
(学西画的徒手线练习)
4、篆刻史
当然,这个阶段,练基本功可能单调乏味,沉下心去读篆刻史,应当算作很好的调剂,每一篆刻时代的起落兴衰,每一个大师的生平经历,是精彩的故事,掌握篆刻史,对于每一个印风的形成与风格特征的理解,对于后续的临摹具备指导作用。
这一个时间段熟悉刀,熟悉毛笔,熟悉印泥,熟悉各种工具,各种材料熟悉每一个篆刻年代,熟悉每一个篆刻大师印风……此阶段完成,就应当具备相当的基础了,再不能说自己是零基础了。前四步做完,如果强化学习进度,当在一个月内完成。
(篆刻史名字:丁敬)
(篆刻史名家作品:邓石如)
第四步:临汉印,临大碑
吴让之学篆刻,从十五岁起,开始临汉印,这一临就是十年,这是吴让之最后成为一代大师的基础,钱松临汉印,能把印谱“汪氏《汉铜印丛》六册”,临到“铅黄凌乱“,吴昌硕也认为”没有汉印就没有吴昌硕“,汉印对于学习篆刻的模铸力和影响力,实在是太重要了,重要到完全不用说,学篆刻如果发现无路可走,临汉印就好了。
(汉官印样本)
(汉私印样本)
所以,学篆刻,最开始的出路,也是汉印,至于临哪些汉印,还是从平正一路的入手就好了。这是吴昌硕大师的心得:摹拟汉印者,宜先从平实一路入手,庶无流弊矣(俊卿之印的边款)。布丁整理过一整套汉印的临写作业,选印的原则就是平正一路出发。此阶段的学习进度控制,如果强化,应在两个月内,完成100-120方汉印的临摹(有人说,太狠了吧,一天两方,这里说的是强化,当然,如果按部就班,正常的临习,可以依照一周五方的进度)。
别忘了,是”书印同参“,这个阶段可以把一些篆书的大碑,隶书的一些大碑扎扎实实地临一下,如《峄山碑》《袁安碑》《祀三公山碑》《史晨碑》《张迁碑》。体会小篆、缪篆、隶书书体的差异理解方与圆在印章中的应用,配合汉印的临摹解决”不方不圆、亦方亦圆“的理解。
(《峄山碑》局部)
(《袁安碑》局部)
(《张迁碑》局部)
第五步:临古玺,临金文,学点文字学
前面有文章说过,临汉印是为了得规矩,得”正“,临古玺是求变化,得”奇“,此阶段重在得“金石气”。在汉印的规矩形成之后,篆刻学习者容易板下来,每刻一方印都规规矩矩,缺乏灵活,缺乏变化,临习古玺正是为了寻求这个突破。
(楚系玺印)
(晋系玺印)
书法上,这个阶段可以把甲骨文的经典拓片临习一遍,把金文中一些重器文字好好临习一下,如《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临习这些重器,还要把《石鼓文》临习一通,一方面是为了识字,一方面是为了应用,古玺印式的印章,刻时一定要理解字形字义,不能把古玺仅仅当成图画刻。
(《大盂鼎》)
(《石鼓文》局部)
同时可以学习一点古文字学知识,读的参考书可以选的如下书籍:李学勤的《古文字学初阶》,唐兰的《中国文字学》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书影)
至此阶段,已不需要限定时间,仅按自我兴趣来限定自己的发展了。
第七步:临明清名家印,临名家篆书
明清是中国篆刻的又一高峰,学篆刻必学这个阶段的名家。
(赵之谦作品)
(吴昌硕作品)
(黄牧甫作品)
我们说,学明清文人篆刻作品的重点在得其”趣“,丰富自己的“书卷气”,在远古的气息中引入近代文人的源头活水,拓宽自家眼界,再有所偏师,形成自家的篆刻风格。
(邓石如篆书)
(赵之谦篆书)
此阶段的书法学习,可临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的名卷。这些名家风格各异,以自己喜爱为标准入手即可。
学到此阶段,篆刻学习者已完全入门,不必再规定课程,多临习,多创作,这个阶段注重一个“勤”字就好了。
(【老李刻堂】之248,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