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真是个好节日,平常忙于工作的群友们一下子多出来好多时间用于篆刻学习,甚至有的群友在春节放假前买来好多石头,打算过一个以“临汉印”为主题的春节。但直到昨天,问到春节期间临汉印的成果时,大家还理不出来个头绪来,似乎“临汉印”仍未入门。
印宗秦汉,不临汉印,基本学不好篆刻,这似乎是定论,大家也认可,但是,究竟如何临汉印,汉印正确的打开方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成了眼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前一段写过“从技法角度说临汉印”等文章,现在想来,说得太微观,不足以解决这个大问题,今天春节过完,连元宵节也终于过去,节算过干净了,我继续我的《布丁说篆刻》系列。既然要接着写下去,那首先还是解决最迫切的问题,那就是汉印临摹的正确姿势的问题。
临汉印正确的临摹不是闷着头一方一方地临就行了,还要注意一些方法:
1、从书法学习的角度入手去临 ;
2、从历史发展源流的角度入手去临;
3、从学习态度的角度入手去临;
4、从篆刻的规矩入手去临;
5、从文字学的角度入手去临;
6、循序渐进临摹。
一、从书法学习的角度入手去临
打从邓石如起,“印从书出”的思想渐渐深入所有印人的内心,写不好书法,篆刻就刻不好的言论让很多不愿学书法朋友挡在了篆刻学习的大门之外。“印从书出",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学汉印之初不能把汉印体系的篆刻操作跟一般的小篆书法练习混在一起,原因很简单,汉印里用的篆书不是小篆,小篆的用笔特征,在汉印中较少有笔势的指导作用。
(王福厂的《说文部目》)
很多朋友提到练小篆,就会提到王福厂的《说文部目》,这当然不错,因为那540部的部首练下来,过万汉字的小篆写法基本都可以掌握到,这对于篆刻后期的元朱文的学习好处很大,但真拿写小篆练出来的功夫用来刻汉印,显然要走弯路,哪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练汉印上用的缪篆同期的汉篆文字,比如《袁安碑》《袁敞碑》,当然了,这两个也是小篆,汉代的小篆,但字体体格近方,笔法稍掺隶意,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而这些时代特征肯定也集中反映在汉印中,写这两个碑,当然有利于学汉印,还有《祀三公山碑》碑文用字直接就是”缪篆“,也正是汉印所用文字,学学这个碑,当然也有利于摹刻汉印。
(《祀三公山碑》)
写到这里,布丁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从提高篆刻水平摹刻汉印角度出发学习书法的话,要从学这些汉代碑刻入手,不能从没有汉代特征的小篆入手。这是临摹汉印的最重要的一个入手点,也是关键点。即从书法角度入手学汉印,一定要选对碑帖。
这个切入点再留往深处挖,汉印文字书法最好的获取方法也并不是临汉篆的碑刻,而是直拉拿起毛笔写汉印上的字,“写”印稿,而不是“画”印稿,“画”汉印印稿固然可以得到位置,章法,但却得不到汉印文字的书法神彩,得其形而失其神,而“写”出来的汉印印稿最终成印后一般可以形神兼备。临汉印时,多写印稿,加大练习量,多见识汉印上的缪篆文字书法,而不是把汉印当成一幅画去描,得到的精神会更多些。这是快速临得汉印精神的窍门。
二、从历史发展源流的角度入手去临
汉代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四百零五年,算是较漫长的历史时期,其间,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印风格并不统一,后期印的很多特征,是前期印的特征不断演化积累而来的,那么,做为一个汉印临摹学习者,最好的办法是沿着汉印的发展脉络,先临前期的,再沿着时代沿革不断引入后期印章的临摹,既附合印章的发展规律,又同时便于掌握汉印的断代时代特征,一边学习篆刻,一边学习汉印,一边注意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对印章产生的细微影响,则更容易抓住这些特征,从而在印章的临摹中体现出来,临摹更易取得成绩。
(西汉早期的“文帝行玺”)
(西汉中期的“邓弄”)
(西汉晚期的“”校尉之印”)
(三国时期的“虎威将军章”)
(晋“禆将军章”)
(晋“牙门司马”)
如上面这些图,不同时期的汉印面目并不一致,学习者一定要沿着时代发展脉络,拣出其中工整者一方一方地临下来,则,篆刻刀功也好,字法也好,都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从学习态度的角度入手去临;
都说后期的元朱文赵叔孺一脉特别是陈巨来的印是一丝不苟的,而其实,打从临汉印开始,学印者就就应当确定自已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我说过,汉印制度承继的是秦制,因此严格而苛刻,这当然造就了汉代印人及匠人,在写印稿及制印时的严谨风格,因为不严谨可能会获罪,甚至有可能会丢了小命。
印起源于信物,诚信,因此本身就有其天生的严谨属性,比如我们现在去银行的各种支票,花纹、印章都需要严格的准确才有效力,在法律约束下的汉印自然是更加谨严得要命。
对于学习临汉印,则,大小,文字占位,残破等,都需要临习者认真体会揣摸,其实就一句话,就是在学习汉印之初,就要奠定自己刻印的习惯:认真的,一丝不苟的习惯。
四、从篆刻的规矩入手去临
为什么新手没有临过汉印的人,张手开刻之后,有汉印基础的人会一眼认出来,原因就在于没经过汉印基本功打磨的篆刻新人很多多篆刻的基本规矩都不懂,而这些规矩却可以从汉印中学来,比如经典的印面字序这件事,汉以前的印面文字基本是不固定的,即便到秦时法规严苛之时,印面的字序也没有确定下来,仍然有别于今天我们通常的读序,比如,
(右起横读铺印面文字“中司马印)
但是到了汉印中,印面的文字读序基本确定为我们现在常用的右起竖读和回文读法两种:
(右起竖读的一般字序)
(右起回文字序)
学汉印,这些基本的规矩一定要学会、掌握。虽然,看起来这是很小的事情,但正是这些小规矩形成了庞大的汉印印章体系并影响到今天,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小规矩,积累下好的创作习惯。甚至在以后的创作中结合章法等元素,构建出更好的印面文字结构。
五、从文字学的角度入手去临
之前写过一篇《学篆刻必知:缪篆》的文章(具体可以参见我的公众号:三个小布丁),详细说明过汉印所用文字与古玺文字、元朱文印文字体系的区别,而中国篆刻学习,必定与文字学知识绕在一起,区隔不开,因此,学习汉印时,一定要知道汉印的缪篆是如何由大篆一步步演化而来的,知道演化规律,就可以更好的常握缪篆的书写规律,了解它的结体与笔画特征,从而导自己刻印的创作实践。
六、循序渐进临摹
学汉印重要,这是确定下来了的事情,可是,从哪一方开始临,似乎并没有一定之规,但我以为最好的方法还是由浅入深,从工整的两字印开始,最终四字印,五字印,多字印,毕竟字越少,需要控制的印面元素就越少,对于初学者就更容易掌握。
(两字汉印”和福“)
(四字汉印”三封尉")
(多字汉印)
当然,那些一上来,从难处入手的人也有,但对于新手,似乎并不合适。
(【布丁说篆刻】之10,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