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这套篆刻课程的第十三课,也是最后一课,依照来楚生《然犀室印学心印》的线索,我们来说说钤印方面的相关内容。
钤印就是用印,用印好象是很便当的事情,人人都会用的,但是用印有用印的常识,没有用印常识,胡乱瞎用,好印往往会变成坏印,失去它原来的精神面貌,这关系不是很重大吗?因此在最后提一提。钤印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盖章、用印,钤印似乎是谁都会的事情,似乎人人都会钤印,但实际情况是,如果没有用印常识,不针对钤印进行专门的学习,像日常实用印章的盖章一样去盖章,那么,一方好印很容易变成坏印,失去它原来的精神面貌,篆刻艺术之所以称为艺术,在所有的技法组成部分里,钤印是不可分割的重要技法,初学者需要十分重视。先来看一方来楚生先生的印作:憬斋
(来楚生先生刻憬斋)
这方憬斋印是1949年来楚生先生为郭子木先生刻的斋号印,如果仔细对比原拓和印刷品印蜕的细微差异,对于了解来楚生朱文向线落刀的刀法起落有很大帮助。
已刻成印的面,不一定都是平的(参看面与磨印),上一节课讲过,印面可以因为追求不同的效果使之四周低而中间高(只是追求特定效果),低的地方当然蘸不到印泥,而高的地方会蘸得比较充分,因此显示出不同的效果。关于这一点,来楚生先生的弟子张用博在《来楚生篆刻述真》一书中举有例子,如图:
(张用博:长乐)
即在创作过程中,对印面实行刮、擦,使印面局部不平,则钤印时,该部覆盖的印泥较少,因为厚薄造成笔墨之趣,“这从理论上讲是合理的,操作上是可行的。”
尤其是古印,经过长时间的磨擦剥蚀,很多印面是不平的,甚至也有中间高四角低落的,总之,这还是印面不平的先期观察,观察古印与观察自己的作品并无差异,钤盖前都要认真观察。
1、衬纸的厚薄
一般人认为,钤盖时应当垫上相应的钤印橡胶垫,但其实,这个厚薄是有很多讲究的。所以印在未用之前,先须对印面仔细审查一番,然后决定衬纸的厚薄多少,印面平正的印,衬纸宜薄,不平正的,衬纸可以稍厚,因为印面平正的印,四角容易盖到,衬纸过厚了,反而因印泥的向外铺张,失掉它原来的神韵,不平正的,如上所说的中间高而四角低落的印,衬纸薄了,四角盖不到,往往会把方印盖成圆印模样,如用力把印的四角转动,四角虽然盖到了,但中间高起的部分,因印泥外铺的关系,往往会把朱文的字线,变得粗肥而臃肿,白文又会变得纤巧而细弱,失掉它原有的面貌,所以这类的印,衬纸稍厚相宜,因重心的关系,衬纸厚了,盖时纸的四角,一定向上翘起,不用把印四面转动,自然会使印的四角,全部盖到。这是简单的物理现象,但是在实际钤印时却十分重要。
(给四库全书钤印)
(1)印面平正的印。衬纸越薄越好,甚至可以直接在玻璃板和钤印用的钤印台上或硬一点的石面上直接放纸钤盖,如果垫纸过厚,朱文涨线变粗,白文涨底文字变细,原印精神风貌完全失去;
(2)中间高四边低的印。衬纸视四周与中心的高低差异相应增加垫纸的厚薄,高低差越大,可适量考虑垫越多的纸,保证在中部字线清晰的情况下,边缘的印文也能正常体现。
(3)其他。在观察的基础上,考虑垫纸的量,总之,对于不同的印面效果,要考虑垫纸的厚薄。
如果是在书法作品上钤盖,则可以事先在同样的宣纸上试钤,以掌握用力方位,控制垫纸厚薄,不能一概而论。
2、濡朱的细节
他如蘸朱的问题,蘸朱就是蘸印泥,蘸时主要使印泥均匀占满印面即可,过多过厚,印泥容易铺张,相反,不足,不均匀,印就盖不清楚,过与不及,都不恰当,同时还有印泥的湿、燥和蘸朱的多少以及盖时下按力量的轻重,都有相当关系的,新制印泥比较湿,蘸朱时间可少些,下按力量,也宜轻些,一按即得,否则,就容易外铺模糊。
关于蘸朱,在有些专业书籍中称“濡朱”,我们认为更准确。把调好的印泥(印泥需要调和才能正常使用,这里不多讲,具体可以从网上搜“团印泥”的视频)蘸印泥时,调和过的印泥在印面上才会将印泥分布均匀,这里体会一下“濡”字,既有沾湿的意思,又有停留的时间,又有包含的意思,这个字准确地描述了石面与印泥接触的关系,它不是莽撞地猛力压印泥,而是细碎的动作,轻巧的力量,急速的频率进行拍击(仔细体会),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转换印面与印泥的接触位置,保证印面每一个细节部分,都能蘸濡印泥,甚至有时钤盖要求较高时,要求印石表面接触印泥的同一个点,以保证色值与油量,当然,也只有这样,结合合适厚度的衬垫,钤盖出来的印迹,才会清晰、朗润。
(赵之谦:何传洙印原拓与印刷品印蜕)
3、选纸
当然,如果是向书法作品上钤盖印章,纸张没得选了,但如果是自己保留印蜕或篆刻参展,纸张就可以选择了,一般选择的原则是这三点:
(1)质地光滑;(2)吸油效果好以便于立驻色泥;(3)细密、绵薄以方便贴裱。
满足这三点的就是好纸,一般的常规钤印用纸是连史纸,也有叫连四纸的,也有用蜡纸坯(其实跟连史纸性质差不多)的,平常的书画作品用的宣纸也可以用,钤印效果略差于连史纸。
(钤盖印章)
4、钤盖
钤盖时用手握稳印章,缓缓往纸面接近,不能急,否则印石容易放歪,在印面与印石即将接触时快速钤下,印章与纸张一旦接触就不要再行移动、晃动,避免印蜕变花造成失败。放稳之后,以双手扶住印章往下抑压。抑压这个动作其实很重要,所谓的抑压,就是把蘸好印泥的印章与纸张接触,最终在纸上通过印泥形成印迹,接触的过程需要给印石以压力,目的是让蘸过印泥的印石与纸张紧密、充分接触。抑压时力量要保持均匀,纸面要保持平整,下压时要上下左右各方施力,以使盖出的效果清晰、印色一致,需要不同效果时,可以使印章有轻微的摇动(与衬垫的厚薄也有关系),摇动的幅度不大于2度。
(抑压)
5、反砑
这个动作只在篆刻专业创作中常用,而在书画作品钤印中极少使用。具体就是在钤印过程中保持印石与纸章接触的过程中,依靠印泥将印纸与印石之间粘合起来,然后将印石颠倒过来,这时纸张在上面,印石在下面,印面朝上,纸张正面向下盖在印面上,此时用指甲(最方便实用,但不雅观)、木摩陀、茶杯盖、笔管等具有一定硬度东西对准印纸与印面结合的部分进行研磨、碾压、摩擦,以加强篆刻线条在纸面上的印痕效果。反砑可以相对直观看出纸面接受钤盖成印的完美程度,甚至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补救,因此,在篆刻专业操作(比如篆刻比赛参赛、或者钤拓印谱)过程中,经常这样操作。
(钤印)
关于钤印,此课程外仍有一篇《篆刻入门:细说钤印》的文章,可以作为补充资料,看似简单的只有濡朱和钤印两个动作的钤印技法过程,其中相关细节却实在很多(团印泥、濡朱、纸张的品类、反砑的手法、印台的种类及用法等等各有细节)。
(【篆刻课程】之13,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