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在印章上篆刻文字的一门艺术。而我们篆刻的文字一般为篆体,篆刻的“篆”指的是书写,“刻”则是镌刻。所以篆刻是一门集书法与镌刻为一体的中国特色传统艺术。面对现在的篆刻热潮,小牧发觉越来越多人开始热衷于篆刻这门传统手艺。今天小牧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身的篆刻入门心得之学习篆刻为什么要通篆书?
对于初学者而言,刚开始学习篆刻是要分清篆刻跟篆书这两者的区别。我们应当有了解到在古代文人刻印没有兴起之前,文人们都未曾参与到印章的刻制,写刻往往都是分离的,有专门的凿刻匠人。而只会篆刻技法是匠人,只会识篆写篆也是书法家。如今不同的是篆刻艺术把写和刻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因此在篆刻技法和识篆写篆两个方面都有相当的要求,不可偏废。
小牧觉得对于没有书法基础的初学者来说,两者都重要,相比之下识篆写篆更重要。众所周知篆刻包括两部分,写和刻。首先来解释一下这两部分的基本内涵:
一、刻
刻,是用刻刀把印面所呈现的线条刻印出来的行为,如果印稿足够准确,那就要求如实反映,也即写得怎样刻出来也得怎样,如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那便是刀法娴熟不够,技法不过关。对于很多初学者而来说,由于先前没有用刀刻制石面文字的经验,所以感觉难度会更大。刻印的最高境界是“以刀法传笔意”,运刀如笔,故前人有“铁笔”之称。清朝篆刻大家赵之谦论印云“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强调印章文字的用笔和笔墨之韵味。
篆刻虽然是以刻刀为工具,但它要表现的却离不开篆书的用笔核心,起承转合之处理都得参照篆书。篆刻技法在历代印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实际上就冲刀和切刀两种基本刀法,二者可以交替作用。
二、写
写,指的是写印稿以及将印稿反写到印面上。在传统的技艺里印稿上石有水印上石和反写上石两种。反写的包括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基本都是反写上石。有图为证,如吴昌硕的“吴氏雍穆堂印”(墨稿,尚未完成)。与齐白石的名作“中国长沙湘潭人也”还有一方同样的墨书未刻印章。
吴氏雍穆堂印
反写上石,是一个很考验人手上功夫的方式,靠的是熟能生巧的反复训练。工具上有的用毛笔,有的用硬笔,各有选择。但都需要有篆书的基础,需要准确无误的空间分割和把握能力。好在篆书中有很多左右对称的字,而点画多横平竖直,线条起止处没有过多的动作。又少有斜线,这样的结构特征适宜于反写。写印稿是篆刻艺术的基础,也是它的核心。写印稿就是要求我们既能识篆又能写篆,所以篆刻和书法的关系就变得密切起来了。在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识篆变得很容易,所以小牧认为识字对于学篆刻的人来说不难。但是写篆却是一个不得半点虚的功夫,需要坚持勤奋练习。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
通过上面的解说,相信大家对篆刻和篆书有一定的认识。对于初学者而言,篆刻的技法和识篆写篆尤为重要,两者缺一不可。但大家要明确地知道,篆书是篆刻的核心。对于刻印而言,刀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刀法处于“技”的层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起到的是辅助表现作用。而篆刻中印稿的设计才是其核心,处于“道”的层面,是篆刻艺术的灵魂。古人有说“有佳篆而后有佳刻”,正是此理。印稿设计很大程度上依托书法的滋养,这种滋养最为直接的源泉是篆书,但书法中其他书体对印稿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诸如隶书之入印,楷书之入印。
印章发展之两大途径,印外求印和印中求印都要求篆刻家对篆书有研究有敏锐的观察和吸收能力才行,因此一个篆刻家想要有所发展必定要在篆书上下真功夫,这样才是长久的。
以上,是小牧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如对此篇内容有什么新的见解或者建议,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跟小牧留言互动~
如何区分这个神奇的外来物种老挝石?
“知己作伴慰风尘”,清代篆刻家奚冈与藏书家吴骞之交情
洪四海最新作品赏析 | 牧心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