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作品 | 篆刻知识 | 加入收藏 篆刻字体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刻字体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刻字体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刻网 > 篆刻杂谈 >

篆刻入门必知:从原石、原拓到电子版,印谱我们该怎么看

时间:2023-08-08 18:11:55 编辑:篆刻君 来源:篆刻网

前日跟大家一起读沈野的《印谈》,中间漏掉了一句较为重要的话,今天补出来:

《印谈》中有一段原文:汉、晋印章传至于今,不啻钟、王法帖,何者?法帖犹借工人临石,非真手迹。至若印章,悉从古人手出,刀法、章法、字法灿然俱在,真足袭藏者也。余每把玩,恍然使人有千载上之意。

汉、晋时的古印传到今天,比书法中的钟繇、二王的法帖更逼真,其实是所谓的钟、王法帖中帖流传到普通人手中的多是向拓出来的摹本或者是仿本的摹本,而碑刻则更是经过了石匠工人的手,并不是这些书法家的真迹。而印章则不然,传到今天的古印,刀法、章法、字法清清楚楚地在那里,真真值得传袭珍藏。我每次把玩这些古印章,都恍然有跟千载之上的人神魂相交的意思。

(网上流传的汉印印面)

(朋友拍照来的印面)

(朋友拍照汉印的实物)

(朋友拍照的前段时间拍卖到400多万的那方赵之谦印)

1、原印石

读篆刻史时,我们记得有这样两个人,一个是明代典雅印风 “娄东派”的创始人汪关,另一位是浙派“西泠八家”之一的蒋仁,这两位名家都是爱印成痴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他们的名字汪关和蒋仁都不是他们的本名,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方“汪关”和“蒋仁”的古印,爱之过甚之后改的。爱古印,并因此改名,可见这些大家名家重视原印的程度,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学习篆刻的印人,时常把玩古印原印的重要性。

原印从古传来,非各种天作机缘,不能得到,我们看古玩市场上那些价格天价的原印一方面是炒作原因,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这些原印实在是价值太高了。

(原印拓的照片)

(原印拓的照片)

(原印拓的照片)

(原印拓的照片)

2、原印拓

再回到《印谈》里,沈野对于《集古印谱》还算略有赞赏,但对于《集古印谱》的另一个版本《印薮》则是深恶痛绝的,为什么呢,因为《集古印谱》是原印拓出的印谱,而《印薮》虽然是同一人做的印谱,但印谱中的印拓却是依照古印,别行用木版雕制而成的印章然后再行钤拓的,用沈野的原话“章法、字法虽在,而刀法杳然矣。”显然,看不到古人的刀法了。

不喜欢的原因,是这个《印薮》离原印远了。《集古印谱》只钤拓了20本,社会需求满足不了啊,供不应求之下才有了《印薮》。但在批量生产之下,质量下来了。也情有可原。

为什么我们说魏锡曾、陈介祺这些著名理论家和收藏家对于篆刻史意义重大呢,原因即在于他们不仅收藏印章,还把这些印章用原拓的方法钤拓成原印印谱,并推广开来。原石看不到地情况之下,能看到原拓也是很好的艺术感受。他们制作的原印拓《二金蝶堂印谱》《吴让之印谱》《十钟山房存印》等印谱,对于中国的篆刻史影响之巨大,无法用言词形容。

原印拓是原石的忠实反映者,当然是章法、字法、刀法忠实体现者,不放大,不缩小,观之如与古人谋面,观察细节,如观古人执刀刻印,当然让人学习起来容易得古人精神,因为它与古人离得近,也只是一拓之间,所差的只是钤拓水平的高下。

齐白石学印起初摸不到窍门,直到他从朋友那里收到寄来的浙派丁敬、黄易的原拓之后,印艺大进,又得赵之谦《二金蝶堂印谱》之后,印风又有大成。原印拓影响了这位篆刻家一生。

原印拓因为是原印钤拓,当然量不大,传播量当然小,能得到真品的都足珍藏赏玩,但一般价格不菲或需各种机缘凑合方有可能得到。实在不是一般的篆刻爱好者能够企及的。

(影印本的赵之谦印的照片)

(影印本的赵之谦印的照片)

3、原印拓的影印本

得不到原印拓,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还可以再行选择这些原印拓的影印本,即用影印的方法将原拓本再行拍照印刷,这自然也较另行排版拼接的印谱要好些,目前市场上还有陈巨来、赵之谦等著名印家的印谱,较原拓本自然是多了一层隔膜,但原印精神基本还在,原印尺寸,也基本保留,对于初学者,这一类印谱倒是极佳的可以上手的临本了。一则是印刷本,临起来不到于不敢上手,二是存世量大,或者可以多行购入,一册收藏用,一则临习用。

但影印本毕竟还是影印本,原印的一些细节,较原印自是无法可比,比之原印拓也相去较远,好处或者只有一点,价格便宜,因此,约略可以作为初学者入门的好教材吧。

这里应当有一条分界线,学习临摹的善本,应当从这里分界。

(印刷品中的赵之谦印)

(印刷品中的赵之谦印)

4、经过重排另印的印谱。

这一类就完全是印刷品了,这是目前市面大量印谱类图书的现状,或者较为负责的,把各类原拓影印件再行原大重排,这已经算是好的,遇到不负责的,则或原印拓拉伸放大,或原印拓为了适应印刷需要压缩变小,或者为了适应版面扭曲变形不一而足,甚至有些不负责的编辑在印刷品上给出的印拓完全是反的……

(电子版中的赵之谦印谱)

(电子版中的赵之谦印谱)

5、网络流传的各类电子印谱。

这一类是以上各种版本的电子版,良莠不齐,全看母本的优劣,学习者就当谨慎辨别。但具体用来观赏似乎尚可,如果用来临摹,又需要较好的转印能力,因为尺寸放大缩小间,种种图形软件的技术处理,又会失去一部分原印的神彩。

以上大致说了从原石到电子版之间印谱的差距,学习者当然越从源头找起越好,原石最近古人,电子版仅有影像,能从中得到的东西实在相差太远了。我无数次的强调,初学者应当一有机会,就到博物观去观摩原印,原因即在于此,我们所处的时代,相较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利于信息传播,只是这些信息的质量是有差别的,初学者应当谨慎区别。

([【老李刻堂】198,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图片来自群里印友拍照发来的原印、原拓,一并致谢!)

Copyright:2022-2023 篆刻字体转换器 www.85506.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