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作品 | 篆刻知识 | 加入收藏 篆刻字体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篆刻字体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篆刻字体转换器

当前位置:篆刻网 > 篆刻杂谈 >

篆刻入门:“识篆”、“用篆”与汉字的音、形、意之美

时间:2023-08-08 18:23:59 编辑:篆刻君 来源:篆刻网

“识篆”与“用篆”其实是学篆刻要做的第一件事,而大部分新入门的篆刻学习者,最开始学篆刻时的创作是这样的:从字典上查到自己想刻的几个字,列出来,不管用什么上石方法(上石的方法前面大量的文章写过,有兴趣向前翻其他文章)上石,然后动刀刻印就算完事了。这当然也是刻了一方印,但是真要说这是搞了一次创作,实在就太牵强了。因为,把字典上的字简单挪到印面上距离追求艺术风格的创作,中间还差着很大的距离。缩短这个距离要做很多事情。“用篆”和“识篆”是最初要做的一件事。

之前我给学篆刻初学者列过一个学习进程,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大致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1、篆刻史(包括一部分的文字书法发展史);

(战国时期的秦系玺印)

2、篆刻人物(这一部分其实也是篆刻史,只是后期的篆刻史大部以某流派的某创始人、代表人的历史来代表了篆刻发展史的某个阶段);

(清流派印中的邓派邓石如作品)

3、篆刻技法;(这一部分初学者往往热衷,大致的内容分为: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做印法、边款法、钤拓法);

4、相关的杂项(印学相关杂论,边款、工具选择等内容)

有一部分朋友觉得学习篆刻史完全没有一点用处,学技法才是王道,于是他们找来大家作品,先临起来再说,临摹大家的作品当然没错,但完全铁忽略篆刻文史的临摹最终会走向这样一个境地:

1、刀法纯熟,一旦有好的印稿,就能刻出像模像样的印面。

2、创作时无从下手。

很显然,是个工艺水平较高的匠人,离最初的艺术方向的追求,差远了。

其实问题很简单:篆刻,篆刻,不懂篆,只知刻,背离了篆刻艺术的基本规律。

懂“篆”实乃学篆刻第一要务!

这里可以回归到学篆刻史的用处这个问题了,学篆刻史,我们就可以知道传统篆刻有哪些风格样式(也就是我们说的印式),了解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各种风格样式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通览各时期的印章所采用的篆书类别及它的时代特征,认真掌握这些印章中的篆书与各个历史时期书法中的篆书的联系与区别。

一、印式与用篆

学习篆刻史,我们可以知道:在中国的篆刻史上,有如下这些印式:

1、古玺印式;

2、秦印印式;

3、汉印印式;

4、隋唐印印式;

5、宋明印印式;

6、元押印印式;

7、元朱文印式。

(明末汪关的作品)

七种印式中,所采用的篆书形式大致又分大篆和小篆两大文字参照系,也即我们在创作伊始,当确定了采用哪种印式创作时,基本上就会选用相应的文字参照系。相对来说:

大篆的印文参照系是出现在这些形式下的篆书:

1、甲骨文;

2、金文(包括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金文);

3、战国陶文、简帛书;

4、古玺印文字;

5、石鼓文。

小篆的印文参照系是出现在这些形式下的篆书:

1、金文(秦代与汉代时期的金文);

2、汉砖瓦封泥文字;

3、汉碑额、汉碑文字;

4、秦印的印文;(即秦印系)

5、汉、魏晋南北朝印的印文;(即汉印系)

6、唐宋元明清印的印文(其中包括大量的元朱文);

7、石鼓文。

(石鼓文)

需要注意的是,石鼓文存在于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因此,在两种文字参照系中,对于石鼓文都有参照使用(其实清代印家的印章中也有石鼓文的印章文字出现,比如吴昌硕)。

(吴昌硕的刻“须曼”)

这样的头绪理清楚很重要,当我们选择了某种印式,大致也就选择了其相对应的文字参照系,那么也就基本上确定了这些个文字要到哪里去查找。

二、识篆

什么是识篆,就是认识篆书。这没有什么特别难理解的,就像我们小时候去上学,最开始认识汉字一样,一个汉字一个汉字的认,只不过是我们哪个时候认的是标准的楷书汉字,这个时候我们认的字是篆书罢了,但这个比明白印式与用篆要难一些,因为,明白印式与用篆类型只用明白道理就好了,而识篆,则除了下苦功夫去记忆之外,别无它法。

(小学语文课本内页)

对,像背英文单词,日期月累,总能积累下来一些。但学起来比英文单词容易些,毕竟我们还是在中文的语言环境内。

1、大篆的识记

虽然比小篆要少得多,但要真把所有的大篆古文字记下来,这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怎么办,我的办法,记住常用的,用到一个记住一个。多看大篆参照系的器物,多跑几趟博物馆,多看一些古玺印。同后面的小篆识记一样,都是一个长期日积月累的过程。

2、小篆的识记

小篆字数更多,似乎记起来更难,但其实小篆的构字是有规律的,比较大篆笔画也更清晰,相对却容易识记,并且,一旦记住相应字的小篆,很可能就同时记住了这个字的大篆。

(《王福庵书说文部目》书影)

记小篆的方法,大致可以采用这样的顺序,先在练书法(练书法非常重要,学篆刻一定要同时学书法,这是个不需要强调的极重要的概念)的同时,把王福厂的《说文部目》字帖从头至尾临一遍(当然,可供练习篆书的字帖比较多,大家可自行选择),记下来,学会写。其实这并不难,因为只有540个部首,而且有关联的又比较多,不用十分下功夫,每天记一个,约略一年,肯定是可以记完的(这其实已经相当慢了。如果你是真的热爱篆刻,就认真去记,别跟我说,一天一个字也记不住,你只是玩玩罢了,没必要这么认真。)

再把《说文解字》认真从头至尾逐字钻研一遍。不要嫌因难,这个很有必要,通读《说文解字》的过程不简单是认识字的写法(即字形),因为中国篆刻之美,首先是字形之美,印章的美,发源于中国文字之美。中国的文字之美,据鲁迅所说,在三个方面:意美、音美、形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全集.汉文学史纲要》)。

(《鲁迅全集.汉文学史纲要》部分)

《说文解字》中所列9353个汉字的不但要尽可能认识,还要尽可能是长期进行默写,达到提到某字,能准确地写出来,并且知道怎么读、是什么意思的水平,这种基本功的练习有利于在创作中充分运用汉字本身的形、意、音之美。

三、汉字形、意、音之美的印例试举

篆刻字形之美体现的较为直接,因为篆刻首先是视觉的。比如,布丁刻过一方印文为“墨趣”的印:

(布丁刻“墨趣”因为是“墨”趣,所以用了黑色的墨蜕)

墨字是从座位上欢腾到跳起来的调皮孩子在观望与欢呼,趣字中间的耳字是排球网,左右两部分则是比赛中的排球运动员。整方印是一幅可以表达相应故事的画面,这是汉字特有的文字字形之美才能体现出来的。

再看林皋有一方作品:

(林皋刻“杏花春雨江南”)

全印六字,全部如身材窈窕的少女,整印出来的意象就是江南烟雨、随风摇曳的雨中杏花。这是字形之外的字义之美,是意境之美。六个字三个名词,除了字形美之外,是没有一个动词的三个名词“杏花、春雨、江南”,但却组成了意境活赏心悦目的江南水粉画。

还要学习字的音节,比如我们说篆刻鼻祖文彭有一方印:

(文彭刻“琴罢倚松玩鹤”)

与上一方印不同的是,这一方印六个字却是三个动宾结构的偏正词组,分析声调又分别是“平仄、仄平、平仄”,词名读起来朗朗上口,如舒缓的古琴乐一样有节奏之美,把创作者弹琴之余身倚松树赏玩仙鹤的闲适生活表达出来,这是汉字音节之美。

汉字有大美,需要深挖细究,即何震说“‘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中国的文字以《说文解字》所总结出来的“六书”造字之法,在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都有妙不可言之美,篆刻学习者应当认真学习,了解这些篆书所蕴含的音、形、义之美。这将大有助益于后期创作。

当然,知道何种印式用何种篆书并记认许多篆书之外,还需要能把这些篆书以书法的面目写出来,不但要写出来,还要能给以充分的“印化”,使这些篆字在印面真正“活起来。

(【老李刻堂】之128,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Copyright:2022-2023 篆刻字体转换器 www.85506.cn All rights reserved.